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,但国际政治舞台并没有闲著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虽曾把疫情防控定位为中美竞合关系的“合作面”,但在病毒阴影驱之不散的情况下,中美除竞相推动“疫苗外交”,更为疫后外交对抗各自进行“超前部署”。
美国总统拜登近期分别与日本首相菅义伟、南朝鲜总统文在寅,先后举行高峰会,展现对其重视。日、韩原是美国在亚洲的两个铁杆盟友,但因美前总统川普“单打独斗”的性格,且对防卫经费分摊斤斤计较,搞得彼此离心离德。
与日本相比,南朝鲜的立场较让拜登担心,因为南朝鲜除觊觎中国大陆的庞大市场外,还必须考量中共对朝鲜问题的影响力。因此,南朝鲜不愿得罪中共,至今还是“四方安全对话”(Quad)的一条“漏网之鱼”。但无论如何,美日和美韩两次峰会后,发表了让拜登“虽不满意,但可接受”的联合声明,总算让三国同盟关系,勉强回到“基本盘”。
另拜登强化与欧洲盟国的努力,因欧洲议会5月20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冻结《中欧投资协定》(CAI),取得重大成果。该协定在拜登上任前匆匆完成签署,被认为是中共对欧关系的突破。
表面上,冻结协定是因“新疆问题”,导致欧中之间的“制裁和反制裁”角力;但实际上,就如法国参谋总长勒匡特(Francois Lecointre)所言,“世界秩序正因中美竞争而展开重组,在重组过程中,所有国家都将被迫选择立场。”
欧盟强调“战略自主”,虽不愿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,但当欧洲意识到,自身利益更多体现在与美国的伙伴关系上时,就必须以强化跨大西洋关系,来面对崛起的中国。
为避免遭到孤立,中共和俄罗斯都必须彼此“送暖”。在中国大陆疫情暂获控制下,统筹中共对外关系事务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就马不停蹄于5月24日访问俄罗斯,与俄方举行为期3天的中俄第16轮战略安全磋商。今年是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》签署20周年,这次安全磋商对中俄两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。
中共外长王毅曾表示,两国战略合作“没有止境,没有禁区,没有上限。”外界则特别关注中俄在军事、高科技和货币领域的合作,因为这些是美国仍具有领先地位的领域,也是决定未来“东升西降”抑或“东降西升”的关键。
冷战时期,东、西对抗形成的“两极政治”体系,因“苏东剧变”而进入后冷战时期的“一超多强”格局;而当前,随著中美力量对比消长,以及拜登上任后实施的“排他性多边主义”,“两极政治”又有卷土重来的可能。
遗憾的是,受到国际大气候的影响,目前的两岸政治关系似乎又倒退至当年“不接触、不谈判、不妥协”的“三不”时代!台湾如何自处,恐怕还有赖执政者的“超前部署”。
(作者为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、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首席顾问)
※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※
本文由:华体会·(HTH)官网APP下载 提供